2008年北京奥运中国国家队首次获得夏季奥运会奖牌榜第一名之后,中国开始被国际肯定为“体育大国”,中国运动员的一举一动也受到外媒的关注。 要理解的是中国运动员备受瞩目的现象其实也是中国官方长期经营体育宣传的结果。中国官方在很早以前就注意到运动员形象与国家形象之间的连结,中国运动员的形象除了用作凝聚中国国内民心与塑造海外华人向心力的工具,也是对外宣传的招牌。 最初,中国官方的体育宣传是为了服务国内民族主义的宏大叙事。在近代中国的民族主义叙事中,过去华人因为身体质素低下多被洋人瞧不起,而中国崛起的首要标志就是要打破“东亚病夫”的称号,像霍元甲的传说那样透过体育竞赛击败西方选手来“扬眉吐气”。并且,体育运动取胜的关键要素如艰苦的练习、重视集体主义精神、敏捷的思维、强大的抗压能力等,更是符合中国官方对中国人的完美想像。 因此,中国一方面透过“举国体制”的力量来培训运动员,期望中国国家队在国际各大体育项目和重要赛事中有所突破;另一方面,则用心经营运动员的形象,利用中国运动员在国际赛事赢得的成绩大做文章。 例如,近来被翻拍成电影《夺冠》的中国女排、有“飞人”之称的刘翔、代表中国队参与2022年北京冬奥的中美混血儿谷爱凌,中国官方将他们视为样板的背后都有著特定的民族主义议程。 然而,在外国人的观感方面,过去中国官方对运动员形象的打造和维护显然做得不够多。外国人不会像中国人那样自带民族主义滤镜来包容中国运动员,而是带著本身对中国的理解来认识中国运动员的表现,但是有时候中国运动员的作为却反过来在加深这些对中国的负面印象。 譬如,2008年北京奥运后中国运动员卷入服用禁药、消极比赛、虚报年龄等违反体育精神的事件,基本上强化了中国不折手段获胜的偏见。因禁药风波被禁赛的游泳选手孙杨更是这一负面例子的典型代表,他多次口出狂言与拒绝配合药检的行为,人们容易将他的狂妄自大的形象与崛起中的强国作联想。 少了民族主义气焰 但是对于今年刚结束的巴黎奥运,中国运动员的一些表现令人印象深刻。如乒乓混双冠军球员提议中朝韩三国球员自拍,化解了颁奖台上的尴尬;女跳水队颁奖典礼上的搞怪合影及与其它国家选手的热络互动博得众人的好感;就连身边一些平时不太关注体育新闻的非华裔同胞也注意到了中国羽球女单选手何冰娇在颁奖典礼上展示西班牙徽章的举动。 用中国官方的话来说,本届奥运中国运动员“留给世界的印象是积极乐观、沉著稳健、自信从容”。简而言之,就是少了民族主义的气焰,多了点个人真性情的展现,懂得怎么和外部世界沟通。 朋友问,是不是今次中国终于掌握了公关宣传的技巧,提前指导运动员要怎么回应和附和媒体?当然,不排除中国官方透过运动员的形象塑造来展现中国的亲和力,扭转了过去五年“战狼外交”的遗绪;但我更相信是“00后”天生应对镜头的娴熟能力。 中国面对当前不利的国际环境,利用运动员去交朋友不失为一个改善对外关系突破口,毕竟过去就有依靠“乒乓外交”撬动中美建交的历史做法。 |
Powered by 2021